什麼是子宮頸癌( Cervical Cancer )?
子宮頸癌亦即發生在子宮頸的癌症,超過9成的子宮頸癌是因HPV病毒感染造成細胞不正常生長,進而演變成癌症。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我國自1995年起,即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位於子宮體與陰道的交接部位,也是陰道微生物進入子宮的關卡。若長期受到刺激或病毒感染,覆蓋在子宮頸的上皮細胞就容易產生病變,產生子宮頸原位癌(癌前病變),長時間感染就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建議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請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至健保特約具婦產科、家醫科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也可多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接受檢查前要注意: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天不要有性行為及避免月經時間。
疾病發生部位
子宮頸部
發病症狀
早期的包括侵犯性子宮頸癌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必須靠陰道抹片篩檢,及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甚至切片的組織檢查才能發現。而通常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 陰道有異常分泌物,有異味並帶血
- 進行性行為時陰道有疼痛的感覺
- 於兩次月經之間或性行為後,有月經時間過長或者經血過多的問題
致病原因
有7成左右的子宮頸癌是源自於人類乳突病毒( HPV病毒 )的第16型和第18型導致,病毒可能會透過性行為接觸感染,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甚至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一般病毒量不多的情況下可以被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若子宮頸內的細胞受到HPV病毒的持續侵襲,可能會導致細胞變異,從而引發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分為三期,以有多厚的子宮頸上皮存在變異細胞來劃分,如患者達第三級仍未獲得適切的治療,則有可能發展成子宮頸癌。
診斷方法
最常見的診斷方法有三種:
- 子宮頸抹片檢驗:這是最為可靠且不會感覺到痛的方法,採取混有子宮頸細胞的分泌物,經染色處理後,可以找出是否有可疑的癌細胞存在。
- 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是利用放大至四十倍的顯微鏡,在明亮且特殊的光源下詳細檢查子宮頸。從上皮細胞和血管的變化,可分別出良性或惡性的病變。重要的是在陰道鏡下從可疑病灶做直視切片,供做組織學的確定。
- 錐形切除術:在懷疑病毒可能侵犯子宮頸的情況下,又不能透過上述兩種方法檢查到的話,可以直接對子宮頸做一個小手術,並不會對身體機能有什麼影響,只是為了有效診斷而已。
治療方法
就如同大多數的癌症一樣,越早開始治療越能有效的遏止癌細胞的擴散,並免身體遭受更進一步的損傷,以下針對子宮頸癌的期數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 外科手術:屬於前期病患可以考慮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手術切除患者的子宮、子宮頸、陰道上半部和骨盆腔的淋巴結。
-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主要也是適合前期的病人,可以手術一起搭配療程,使用機器發出高能量的放射線,消滅病患有癌細胞的地方及周邊,也可使用體內放射治療,在患處擺放細小可發出幅能的導管,同樣是為了消滅癌細胞。
-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透過在靜脈注射抗癌藥物消滅癌細胞,通常是作為其他治療方法的輔助,此種方法會導致患者出現厭食、噁心、疲倦、脫髮、等問題,也可能會導致病人不孕。
- 標靶治療:療程為每三個禮拜往靜脈注射標靶藥物,搭配化學治療可延長患者壽命。
併發症
手術後可能會出現「輸尿管陰道瘺管」及 「膀胱陰道瘺管」等併發症,不過由於醫學的進步,目前兩個病症的發生率不到1%。
預防族群及方法
女性可根據自身的狀況決定要不要去做檢查,以下有幾種機率比較高的族群提供參考:
- 性交的年齡在18歲以前
- 有多位性伴侶
- 性行為後出血
- 家族有相關疾病遺傳史
- 陰道有分泌物或出血
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因子,主要來自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感染,這是性交感染所引起。另一個高危險因子是吸菸,因此如何減少性伴侶、避免性病感染及戒菸,是減少罹患子宮頸癌的步驟。此外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新鮮的蔬菜、水果及富含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及E的食物都有助於減少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結論
「6分鐘護一生」 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這句話,子宮頸抹片檢查在近年來健保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只要符合資格也一年可以免費檢查,正是因為子宮頸癌的症狀不明顯,所以才剛應該定期的檢查以保證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