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前症候群( Premenstrual Syndrome )?
經前症候群是一種和月經密切相關的疾病,一般在女性月經前1~2周出現會出現生理和心理所引起的各類症狀,症狀會因人而異,大多在月經出現時結束。
一般月經只要在23-35天左右,都算正常範圍。14天後到下次月經來潮的這段後半週期,稱為黃體期。這時候黃體激素開始分泌,尤其在晚黃體期,就是月經來前7-10天(有些人只有2-3天),女性對身心內外壓力都特別敏感,就容易產生輕重不等的經前症候群症狀。
病人可使用日記來記錄自己在經前1~2星期間有沒有一致性的症狀,且這些症狀會比月經後更加嚴重,並且要連續兩個以上的月經週期都有出現相同的症狀。
疾病發生部位
其影響範圍為全身,包含生理以及心理。
發病症狀
經前症候群有多種面的症狀,是否有造成不舒服或者困擾全靠患者的主觀意識,但還是可以分成四個面向來進行討論:
- 心理層面:多為情緒反應,會出現緊張、易怒、焦躁、情緒起伏大,甚至是憂鬱。
- 生理症狀:頭痛、噁心想吐、頭暈、乳房腫痛、小腹悶脹、手腳水腫、拉肚子。
- 行為舉止: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注意力不集中。
- 日常改變:嗜睡或失眠、精神不能集中、胃口改變,像是愛吃甜食。
致病原因
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但推測可能是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黃體素所引起的,從而造成患者的不適,女性排卵期,雌激素會有個停滯的狀態,等黃體繼續分泌黃體素,這時,雌激素跟黃體素都在高峰,如果沒有受孕的話,黃體就會萎縮,排卵後 14 天月經就會來,與此同時,雌激素跟黃體素也下降,而從高峰下降的這個落差,被認為是造成經前症候群的最大因素。
診斷方法
經前症候群是多數女性都會經歷的一種問題,無法透過儀器精準的確定是否罹患疾病,大多是會根據病人的病歷去判斷嚴重程度,所以女性要多注意個人的身心狀況,經前症候群嚴重影響生活的話,必須要立刻尋求專業幫忙。
治療方法
大多醫生會先建議先改變生活型態來緩解經前症候群,若狀況惡化或並未好轉,可能會轉為藥物治療,服用抗憂鬱或抗焦慮藥物等,也可針對症狀口服避孕藥、黃體素等抑制排卵藥物進行治療。
併發症
大多數的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會表現在心理層面,女性會有焦慮、低落等表現,嚴重可能會影響社交與伴侶之間的溝通。
預防族群及方法
經前症候群通常好發於25~35歲女性,以下幾種人是罹患這種病的高危險份子:
- 25~35歲、月經不規則的女性
- 體重起伏不定、飲食不均衡
- 長期承受身心壓力、婚姻關係不和諧,或曾有憂鬱症、焦慮症者
- 長期缺乏運動
- 有抽煙、喝酒習慣
- 因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藥物,身體感到極為不適者
- 曾懷孕、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女性高達7成的人都有得到經前症候群,只是嚴重程度與否而已,所以要預防的話也無從下手,只能從日常生活中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並且均衡飲食。
結論
經前症候群這個疾病,雖然生理上可能不會影響到身體狀況,但在心理上便是一種折磨,月經來的本身令人痛到苦不堪言,能做到的方法就是在日常中找到舒壓的方法,在月經來時多做一些能夠放鬆身心的事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