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乳房腫塊( Breast Cyst )?
女性乳房青春期開始發育,約20歲成熟。乳房發育完成後,受女性荷爾蒙影響,會產生「生理性腫塊」,通常在月經來潮前幾天出現腫脹不適、疼痛,觸碰時可能摸到硬塊,在月經週期結束後會緩解消失,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女性自我檢查時常覺得摸到腫塊,這些硬塊大多是良性,不是惡性腫瘤。
根據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乳房會有良性腫瘤,而並不是所有的腫塊都會演變成乳癌,但當女性發現乳房有硬塊時,需加以警惕,必要時必須就醫檢查。
然我們接下來會看看一些值得注意的乳房腫塊案例,假如過去不曾出現這些現象,或是最近的腫脹感、腫塊和以前不同,例如腫塊變大、變硬,腋下摸到腫塊,甚至乳頭在非哺乳期出現分泌物等等,都可能是身體給出的警訊,請多加留意。
疾病發生部位
乳房
發病症狀
乳房腫塊的症狀不盡相同,也是有可能會無症狀,以下症狀包括乳房引起的胸部悶痛;乳房疼痛或觸痛;乳房組織呈現不規則、或出現結節甚至是硬塊,乳房腫塊引起的疼痛可能是局部或廣泛範圍,有些人是週期性(在月經來前較痛),也有些人是非週期性(也就是與月經週期無關)。
致病原因
由於各年齡層與原因皆為不同,因此乳房腫塊種類不盡相同,常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症狀:
- 乳房囊腫:乳房囊腫俗稱水瘤,常見於35~50歲的女性,是圓形或卵圓形而充滿液體的病灶。囊腫的急性增大可導致突發的局部嚴重疼痛。
- 乳房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指的是腫脹、疼痛的良性乳房腫塊,文獻表示基本上不會演化成惡性腫瘤,且轉變為乳癌的機率為4%。
- 乳房葉狀肉瘤:有一種跟纖維腺瘤類似,從乳腺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長出來,稱為葉狀肉瘤,分類上可能為良性、邊緣型及惡性,通常好發於40-50歲的女性。
- 乳房纖維腺瘤:台灣女性很常見的一種良性乳房腫塊。一般認為是雌激素作用活躍,造成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
診斷方法
由於每個人的乳房腫塊成因不一,可以參考網路上的乳房自我檢測表查看個人嚴重程度並考慮是否要就醫,送醫可以選擇一般外科以及乳房門診掛號,醫生會根據狀況做視診、觸診甚至是超音波、X光檢查。
治療方法
由於乳房腫塊的成因不盡相同,依此根據不同的狀況會有不同的治療,若是長出腫瘤,可能會做手術切除,若演變成乳癌的話,就會進行藥物治療或標靶治療,而惡性葉狀瘤的患者通常都是局部手術治療即可。只有確定已經轉移身體他處的惡性葉狀瘤才會考慮化學治療。
併發症
乳房腫塊是一種症狀並不是疾病,要根據不同乳房腫塊的原因會有不同的併發症。
預防族群及方法
乳房纖維腺瘤是引起乳房腫塊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會好發於20-30歲女性,加上家中有乳房相關的疾病史,也有可能會史患病機率提升。
乳房腫塊大多數是與女性荷爾蒙失調有關,下面有幾個方式可以降低得病率:
- 限制咖啡因飲品的攝取
-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榖類與核果類食物,以增加纖維、維生素A、C、E與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的攝取(膳食纖維可增加女性荷爾蒙的排出,降低血中女性荷爾蒙濃度)。
- 規律作息及多運動。
- 肉類食物攝取量需節制,減少紅肉,多選擇深海魚。
- 避免高糖、高鹽飲食。
結論
女性除了自我檢查之外,平時也應該養成定期檢驗,現在醫學發達,檢驗有超音波、X光攝影、MRI三種影像檢查方法,若是有疑慮的話也可以去做檢查,醫生建議是半年檢查一次超音波就可以。